“把我的一切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孩子们,我无怨无悔。”
1965年,年轻有为的颜廷润受命建立接山公社中心小学。在他的奔走和争取下,总算有了三间破屋当教室。那时候的条件非常艰苦,群众和集体都没有钱,办公室用品和桌椅板凳便无从谈起。颜廷润牙关一咬,决定自力更生、勤工俭学,没想到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年。
这十年,为了增加学校收入,他带领教职工在路边、地头、墙角、池塘种上了蓖麻、莲藕等作物,当年就喜获丰收,赚到了第一桶金。农闲时他们又上山砸石子、逮蝎子,麦收季节到地里拾麦穗。即使课余饭空也不闲着,自己买来理发工具,给群众理发挣点小钱,又在村外开出一片荒地,种上了棉花,还搞良种繁育。就这样,学校收入连年增加,颜廷润手上的茧子越磨越厚,背也越来越驼。靠着这份勤劳和汗水,学校积攒下了400多元钱。颜廷润用这些钱添置了20张桌凳,修整了门窗,购买了罩子灯、字典、铅笔、作业本等学生用品。学校规模年年扩大,由最初的两个班35人,扩展到1975年的5个班109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颜廷润从电视上看到灾区的孩子因地震失学甚至丧命的情景,爱孩子如命的他每天都以泪洗面。第一时间拿出自己当月的退休金2100元捐给了灾区。他含着热泪在日记中写道:“我虽不能到灾区现场救助孩子们,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他们。只想尽我这个农村教师一点绵薄之力,希望他们能振作起来!”
2008年,接山镇常庄小学的教学楼就要竣工了,但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教学工作不能正常进行。颜廷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使孩子们早一天搬进新校园,早一天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村里召开的捐资助教大会上,他带头捐出所有积蓄6000元。而当时,颜廷润的两个孩子都已下岗,一家几口还住在1988年盖的旧屋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这6000元还是他背着老伴,卖掉了家中的老母鸡才凑齐的。在场的村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慷慨解囊,短缺的资金很快就凑齐了。有人问他后不后悔,他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只要孩子们能早一天在新校园里读书,就是献出一切,我也无怨无悔。不过,我还是恨自己没用,不能给孩子们更多!”
为了给学校节省每天20元的费用,颜廷润主动当起了学校的掏粪工。上课时,他是孩子们的好老师,教师们的好校长。放了学,他就是清洁工,推着小车,拿着铁锹,为孩子们打扫厕所。“别看这一天省下的20块钱并不起眼,”颜廷润说:“一个月就能为学校节省一年的粉笔钱!这活咱干得值!”
“如果不和村里的孩子在一起,我可能早已死去,即使活着,我的生命也失去了光泽。”
1996年,颜廷润的脖子后面长了个小瘤子。时任接山镇中心小学校长的他整日忙于教学工作,并没有太在意。这一拖就拖到了年底,疼得实在受不了,他为了节省时间节省钱,到了镇卫生院将瘤子割掉了,回来后刀口还没愈合就接着上课。于是,孩子们就看到他们的颜老师一边讲课,一边用纱布捂住还在渗着血的刀口。但是瘤子却越长越大,已经化脓。在老伴和同事们的极力劝说下,他来到县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却如晴天霹雳击中了他:他得的是皮肤癌。转入解放军八十八医院后,医生建议他立即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他只好交代好工作,上了手术台。手术后,他昏迷了三天三夜,老伴和孩子们焦急地守了他三天三夜。在醒来的那一刻,他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还有两节课没上完!”。护士小赵开玩笑地对他说:“要不是惦记这两节课,您老人家恐怕再也醒不过来了。”出院两天后,颜廷润就拖着虚弱的身体重新站上了讲台,迎接他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一阵阵掌声和一行行泪水……
就这样,他一边工作一边化疗,没有落下一节课。一年后,他重新检查病情,他的体内已经没有癌细胞了。老军医惊讶不已,连称这是个奇迹。而他心里明白,他在日记中写道:“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片深情,清白为人,一生何求多富贵。两间斗室,三个弟子,两袖清风,耕耘桃李,平身已是不贫穷。倾心育人,是我终生的选择。无悔的奉献、忘我的工作,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续,工作杀死了癌细胞!”
2002年8月的一天,颜廷润正式退休,从镇上回到了他家所在的常庄,老伴终于舒了一口气,对他说:“你呀,操了一辈子心,这下可要享享清福了吧!”他只笑,不回答。第二天,颜廷润来到常庄小学,对校长说:“我自愿无偿担任咱们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我不在校外当辅导员,我要呆在学校里,每天按时上下班!”校长握住他的手,动容地说:“老校长,我们需要您,欢迎您!”
担任少先队辅导员之后,他把自己积攒多年的2000多册图书捐给学校,又自己掏钱给孩子们订阅了十几种青少年读物,自愿兼任学校阅览室管理员,每天对孩子们开放,节假日也不例外。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样我就能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了,我感到非常充实、快乐……”
接山镇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红色乡镇”,流传着很多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为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带领孩子们到陆房战役和香山战斗遗址参观,当起了讲解员。他还背着干粮和水,翻山越岭收集资料,把发生在接山镇的革命故事编写成了校本教材,让学生们牢记先辈的功勋,珍惜现在的生活。
凭着对孩子们的满腔热爱,颜廷润退休不离岗,在少先队辅导员的位置上发挥余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并到人民大会堂领奖,圆了他“去北京当模范”的夙愿。在荣誉面前,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党和人民就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倍感惭愧,唯有以更加的努力工作来报答这份信任!”
“留守儿童不是没人管的苦孩子,我就是他们的‘集体家长’!”
学校里有个男孩子叫颜瑞,小学四年级时爷爷身患重病去世,他的父母为偿还给老人治病的巨额债务外出打工挣钱,家里只留下了年近七十岁的奶奶照管着小颜瑞。颜瑞不光学习成绩好,还懂事孝顺。放了学就帮着奶奶洗菜、喂鸡、打理农活。颜廷润听说后,非常心疼这个“留守孩子”,经常找他谈心,给他买学习用品,帮他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但颜廷润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一个孩子。
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逐渐增加,学校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怎样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了颜廷润思考最多的问题。他把这些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后一一家访,掌握着每个孩子最详细的情况。哪个孩子情绪有了波动,他都会主动找他们谈心,及时疏导心理,解决问题。他还自费在办公室开通了一条留守生专用电话,每月让孩子和家长免费通话一次。每当孩子们对着电话那一头说:“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啊?”颜廷润都会在一旁潸然泪下。而每当孩子们说:“爸爸妈妈别担心我,我们有颜爷爷呢!”,他就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仅这一项,颜廷润每月的话费都在200元以上,但他却从来不心疼钱,孩子们想打多长时间就打多长时间,他从不催促。“留守儿童不是苦孩子,我就是他们的集体家长!”颜廷润说。
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形势,更有效地教育孩子,他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查阅有关资料,学习最新的教育方法。针对留守青少年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他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出误区,与孩子们成了忘年交。同时,还用自己的退休金给家庭贫困的学生交学费、买文具。孩子们对他产生了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依赖和眷恋,他们都知道,只要有困难,那个面容慈祥、心地善良的颜爷爷会一直陪在他们身边。
他是一名退休教师,却依然风雨无阻往学校跑;他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却主动挑起了义务为学校厕所掏粪的脏活;他是一个家庭拮据的癌症患者,却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捐资建学。他是留守儿童的“集体家长”,他是“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他就是接山镇常庄村的退休教师——颜廷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