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思泉,1972年10月出生,州城街道人,中共党员。1990年应征入伍,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个人。长达13年的军人生涯使他接受了党和革命军队的洗礼,培养了他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创办思泉农场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十余名困难退役军人及退役军人家属提供就业岗位,免费帮助培训上百家退役军人种植蔬菜。2019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思泉农场作为全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段思泉分别被评为东平县最美退役军人和泰安市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扎根农村 展现军人本色
2002年退伍后,段思泉做过8年煤炭生意,在掘得第一捅金后,与同村的几十户农民共同创办了东平迅发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从5个简易大棚做起,一步步做大做强。创业期间,大棚被暴雨冲毁过、因不懂技术绝产过,但这些困难都没压垮他,一群土生土长的庄稼汉在他的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把合作社办成了规模设施农业基地。经过几年努力,合作社打造成集设施大棚、蔬菜种植、休闲采摘于一体的州城思泉产业园区。目前,合作社形成了有机粮年产能100吨,时令鲜蔬和反季节蔬菜生产400吨的能力。基地果蔬产品除了满足采摘需求外,主要销往济南、泰安、聊城等高端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深受市场欢迎。因带动能力强,合作社被州城街道认定为重点扶贫实施单位,10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分红,先后吸收附近4名贫困人口到园区工作,带动30多人发展餐饮、运输服务,以产业扶贫的方式帮助20个家庭发展温室种植,发挥了积极的扶贫带动作用。
对于一些人不看好他在农村发展,他是这样回应的:“军人就是哪里需要哪里上,我虽然人退伍了,但一颗爱国心永远不退伍,永远在部队。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名党员,我更要不忘当兵初心,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矢志不渝地带领农村的群众脱贫致富。”
面对疫情 不忘初心责任重
面对突发的新型肺炎疫情,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利用微信群、电话订购等方式,免费送菜到社区,让更多人不出小区门口就能充实“菜篮子”,助力疫情防控。心系抗疫一线人员,为东平县人民医院沙河站分院和银山镇捐赠价值1.2万元的蔬菜和水果。
坚持创新 做新型农业的“领路人”
段思泉创办的合作社之所以成功,主要得益于他不因循守旧、肯专研、认吃苦。几年来,段思泉吃住在大棚,一边研读设施农业专业书籍,一边把一些新理念应用在生产中去,最终开发出了三项温室生产关键新技术。 一是发明了熊蜂授粉新技术。发明专利“一种大棚作物的授粉方法”(专利号ZL201610417376.1)已获得专利授权。二是成功开发夏季遮阳网降低地温技术。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大棚卷膜器”(专利号ZL201620525308.2)获得授权。三是微生物法改良土壤技术得到应用。2015年开始引进菌种开展繁育和应用试验,目前,日光温室土壤全部实现改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壤板结和药物残留问题。
加强产学研合作 打造技术平台
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段思泉聘请山东农业大学王秀峰教授作为长期技术顾问,在王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段思泉和所有技术人员都已经掌握了日光温室生产和病虫害防止关键技术。2015年,合作社组建了自己的研发中心,配置了专业检测和实验设备32台套,开辟出有4座新型果蔬实验大棚开展实验和研发活动,除了开展内部研发外,研发平台还作为山东农业大学师生实习基地使用,先后在种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制和土肥测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科技成果。2016年4月,研发中心通过了泰安市中小企业办公室“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认定。
由于业绩和贡献突出,合作社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农民示范合作社、泰安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泰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和资质。2016年8月,泰安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给予12万元“现代农业园区”扶持资金支持,2016年11月,东平县农业局上报省厅的《东平县高效特色农业扶贫项目》确定合作社为实施单位,项目所申请的300万元财政资金权属归孙庙村、梁村贫困户,按贫困人口折股量化到人,以户为单位持股。合作社利润采取“保底+二次分红”的方式分配,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可入社务工获得收入,目前项目已经竣工投产。
怀着对现代农业的美好梦想,他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把这个公司办成集冷藏、加工和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彻底解决东平农业种植的短板,大幅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努力建成退伍军人创业样板工程。挂在段思泉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中国梦、农业梦、思泉梦”,这也是支撑他创新、创业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