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合,男,1970年6月生,201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沙河站镇屈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两委”一班人,通过办好民生实事、做活土地文章、发展优势产业、集约抱团经营,仅仅一年的时间,把原来的“经济空壳村”一跃变成了“产业示范村”,为基础条件差、资源禀赋少的薄弱村闯出了可学可鉴的“屈楼模式”。屈楼村也被评为泰安市基层党建示范点,荣获2023年度东平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建强一个公心为民的好班子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一是围绕产业发展选书记、配班子。屈楼村多年来以蔬菜种植为主,规模小、效益差、集体无收入,党委按照“好人当中选能人、把能人培养成带头人”的思路,把村里几个种植大户进行重点培养,引导他们进班子、任主职,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马正合和几个种植大户进入村“两委”班子。面对经济空壳的窘境,3名村“两委”成员准备将自己经营多年的蔬菜大棚捐给村集体,用自己的“家当”给集体添点“家底”。镇党委为了村庄发展可持续、激励自身活力,制止了这次“捐献”。但这件事像是一个火把点燃了班子干事创业激情。二是一切围绕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环境脏乱差一直是群众的心病。马正合先从环境整治入手,组织37名党员带头做群众工作,原本10天的工程量,用了6天就全部完成,共计清理坑塘、路面3000平方米,彻底美化了村容村貌。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重开庙会,村里没钱,马正合就领着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村民纷纷参与,共计收到爱心捐款5.98万元,不仅让群众看到了戏剧演出,更看到了新班子干事的新气象。三是围绕公平正义清三资、抓治理。村内荒片乱占乱栽,群众意见非常大,坚持“村集体‘三资’属集体共有”,立即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统一思想,并本着让利于民、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现场缴纳承包费交4年顶5年、不交费用立即收回的方式,仅仅利用5天时间,依法全部收回被侵占的荒片,并按程序重新发包,在全村树立了公平、公正之风。
培育一个龙头带动好产业让村级发展强起来
一是建设示范基地。种植白菜、西红柿、土豆、豆角、辣椒等绿色无公害蔬菜,先后被认定为省农业标准化基地、山东省示范农场,马铃薯、葱、大白菜被省农业农村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西红柿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二是成立龙头公司。按照“支部+公司+合作社+群众”模式,成立泰安泉合蔬菜科技有限公司,整合各类资金建设2000亩蔬菜种植区,以种植豆角、菜花为主,2023年元旦前亩均收入4000-6000元,元旦后接茬种植土豆,达到每亩1万元收入。三是拉长产业链条。延长加工链、经营链条,与工商资本结合,建设预制菜加工车间,与高铁、锅圈食汇、海底捞等开展有机蔬菜预制菜品业务合作,真正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提升。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利润800万元,带动500余人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50余万元。
闯出一条片区振兴的好模式带动周边村富起来
一是成立片区联合体。以屈楼为中心,辐射周边丰庄、洪福寺、沙北、张庄等村和于楼、董堂、韩圈等省派第一书记村,联合打造产业共同体,实现强弱帮带、共同提升。常态化开展“治村之道”支书讲坛,搭建共同学习交流、共同推动工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平台。二是发展飞地经济。将联合体成员单位各类资金资源捆绑统筹、集中投,入股产业园、共同促增收,打破地域界限,发展“飞地经济”。统筹各村土地、资金、资产、技术等,集中集约集聚发展蔬菜产业,通过党群利益联结,推动实现蔬菜产业与集体、群众利益互通互联、共同发展、共享共赢。产业共同体成员村以土地、资金入股,发展飞地经济,实现抱团发展。三是实行群众二次入股分红。采取“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共享就业”等形式,带领村“两委”成员积极发动村民以现金入股“蔬菜种植产业”让村民变股民。今年上半年,泰安泉合蔬菜有限公司进行分红,群众分红111.35万元,4个省派第一书记村分红2.5万元。
马正合凭着一心为民的公心、务实肯干的作风,带领党员群众兴产业促增收,彻底改变了村庄贫穷落后面貌,赢得了党员、群众的尊重。如今的屈楼村收入稳步增长、产业逐渐兴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幅“生态美丽、富裕幸福、团结和谐”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