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刚摘收了1000多斤的豆角,拉到阳谷县销售。最近行情不错,豆角能卖到8块多一斤,一天盈利一万多。”3月30日一早,家住戴庙镇薛庄村的薛涛夫妻俩带着工人来到东平县浩棚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豆角暖棚里开始摘收豆角了。摘豆角、扎成捆、整理、扛上车再运到聊城市阳谷县收购点进行销售,这样的流程自进入2月份以来每天都在薛涛这里进行着,薛涛笑得合不拢嘴。
果蔬大棚种出好“丰”景
在薛涛的种植基地,一片片豆角秧整齐排列,迎风摇曳,竹架上爬满了豆角藤,一根根绿油油、饱满的豆角垂挂在支架两旁。薛涛拿着刚采摘下来的豆角告诉记者,“目前种的豆角品种叫圆芸豆,也叫无丝豆,市场上还有个称号叫‘豆王’,长度在30cm左右,因为是自爬秧品种,打理起来省工省时,它的口感脆、肉厚,纤维少,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批发价能卖到8-9元/斤。目前是豆角的稀缺季节,再加上咱周边种植这个品种的很少,多年以来价格居高不下。”
谈起今年的收成,薛涛满脸都是喜悦之情,“今年我种了4个棚的扁豆角,2个棚的圆豆角,亩产量在15000斤左右,今年行情特别好,往年都是7元/斤左右的收购价,今年最高达到了9元/斤,亩产净利润能到5万元。”据薛涛介绍,豆角结果周期长,只要养好根系,做好病虫害的防护,豆角就能一茬接一茬的长,收益也是“源源不断”。
除了种植豆角,薛涛今年还种了2个棚的黄瓜。走进黄瓜暖棚,一片片绿色映入眼帘,一根根翠绿的黄瓜上嫩黄的顶花让人觉得十分诱人,看上去就鲜嫩可口。说到自己的黄瓜,薛涛充满了自豪。“这黄瓜粗细均匀,通体颜色碧绿,凑近了就能闻到一股清香味儿,不管是生吃还是炒菜都特别可口,我种出来的黄瓜还获得过‘黄瓜王’的称号。”
正值黄瓜收获期,工人们正在黄瓜暖棚内外忙碌着,动作麻利地将黄瓜进行采摘、分拣、装筐、称重。“忙完自家农活之后,可以到这里打临工,每小时10元的价格,我已经很知足了。”正在忙碌的村民张厚兰开心地表示,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外出打工又不放心家里,好在返乡创业的薛涛为她提供了就业机会。在薛涛的创业带动下,有30多名周边村民实现了上班种地两不误。
返乡创业蹚出 “致富路”
今年39岁的薛涛,有着十几年的种植销售经验。“我爱人是聊城市莘县人,一家人都是种植户,她打小就在大棚边长大的,对种植各种蔬菜瓜果非常有经验。以前去她家串门的时候,经常看到她家里人拉着自家种植的蔬菜瓜果去销售,一大筐子菜就能收入一千多块钱。当时我就萌生了种植蔬菜大棚的想法,现成的种植经验可以借鉴,真能赚到钱的话,我就想回老家带动村里的人一起干。”坚定信念后,薛涛夫妻俩在莘县承包了十几亩地,开始经营果蔬大棚。因为有薛涛爱人一家的支持,薛涛从零开始学起,逐渐掌握了各类蔬菜瓜果的种植经验。
“刚开始薛涛说要回戴庙创业的时候,我有些犹豫。因为在我老家,种植和销售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回来等于从头开始。”张秀芳告诉记者,“薛涛总说,戴庙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不能忘本,家乡的土地更适发展果蔬大棚,得想办法让家里的父老乡亲一起受益。”薛涛的真诚打动了张秀芳,说干就干,2021年,薛涛夫妻俩回到了戴庙镇薛庄村,承包了60亩地,建了8个暖棚,种植面积24亩,成立了东平县浩棚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万事开头难,返乡创业初期,果蔬基地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薛涛夫妻俩相互扶持着干。勤劳干练的张秀芳不怕苦、不怕累,和薛涛一起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刚回来那两年,确实挺难的。碰上了30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后来又因为疫情原因,种出来的果蔬不好销售。好在我俩坚持下来了,这两年果蔬市场回暖,市场前景非常不错。”张秀芳说。
薛涛负责大棚的管理和销路,张秀芳则天天在大棚里带着工人穿梭忙碌,两人经营的暖棚蔬菜越发的红火。目前,薛涛的果蔬基地年利润能达到上百万。
“这两年行情好,不少邻里乡亲会来找我咨询学习棚间管理的问题,我向来都是毫无保留的教。有次邻村的一家两口想跟我学习种豆角,我专门把他俩带到大棚里实地操作,怎么种、怎么架秧、怎么日常管理和销售等等。当初我去莘县学习种植经验,也是想着能够回到家乡带动村里的人一起规模化种植,这样既能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把钱赚了,还能把客商引过来,实现‘足不出户’的蔬菜销售。”
谈及未来打算,薛涛说,“今年,在戴庙镇政府的帮扶下,我把小刘村正在建的10个暖棚承包了下来,扩大种植规模,同时也希望带领更多乡邻奔康致富,为家乡的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柴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