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扎实推动“跨五跃十”行动取得实效,新湖镇抢抓机遇,不断创新,唤醒“沉睡资产”,做好“水”“土”文章,将“水、土”优势转化成资金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成为撬动全镇乡村振兴战略的“金钥匙”“敲门砖”,以“党建引领,村企共建”的思路,积极探索村集体增收的新路子,做法先后登上市、省级新闻媒体。
抢抓机遇,借“水”生金。作为东平湖二级蓄滞洪区,新湖镇坑塘资源丰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塘壁侵蚀坍塌,水位低浅,利用率低。为保护耕地,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经财政、农业、国土、水利等多部门联合论证评审,新湖镇大力实施水田改造项目,通过开挖回填,坑塘边坡护砌,对废弃坑塘改造复垦整理,目前,已对19个村378个坑塘进行改造,清理土地面积约2606亩。改造后的坑塘作为村集体资产对外承包,进行鱼类养殖及藕虾套养等,实现一举多得,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大大提升了土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省派东平县乡村振兴服务队协调,将水田改造土地指标成功纳入了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每亩土地指标可达到18万元。截止目前,前两批1500亩的土地指标已完成交易,第三批2600亩的水田改造项目正在启动中,该项目的实施切实增加了县乡两级财政收入,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进一步完善农田配套设施,使项目区和周边农田协调一致,打造高标准现代农业区。
创新模式,借“土”生金。一是以郭场村为代表的“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的集体经营土地模式。郭场村共清除违法“一户多宅”60户,拆除房屋75间,复垦土地28.6亩,争取上级奖励资金500多万元。投资66万元购置全套农业机械,全村433亩土地全部通过耕种入股的模式进行集体经营。预计年底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群众每亩地收取土地流转费800元、集体分红200元。二是以侯河村为代表的“大田托管+村企共建”模式。侯河村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信息、资源优势,与东平供销合作社新湖为农服务中心党支部紧密合作,在“党建引领,村企共建”理念下开展多方面合作,通过大田托管、农资直供、农机服务等措施,推动村企优势资源深度融合,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山东新闻联播的宣传推广。同时村集体以参股、租赁、劳务等形式参与经营和收益,满足农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让农民变身为企业职工,过上“领着公司的工资,种自己的地”的好日子。目前,侯河村已托管土地600亩,村集体每年每亩收取管理费50元,每年增收村集体收入3万元。从土地中解脱出来的村民每年可增加务工收入两千到五千元不等,实现了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收入增长、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增强。目前,在侯河村的辐射带动下,周边各村计划托管土地五千余亩。
规范管理,长效增收。2019年以来,新湖镇以“四清一增”为抓手,与盘活农村闲置土地等工作有机结合,先后分三批对后泊、郭场等18个村进行“一户多宅”清理整治,累计实现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土地面积约350亩,争取项目资金1.05亿元,其他可利用土地面积约1713亩。截至目前,全镇共纠正不合理合同11份,新签订合同35份,新清理出“四荒”土地1098.6亩,新清理旧宅基地237处371亩,新清理出房前屋后土地68.45亩,截至目前全镇村集体当年收入已达1485.2万元,平均每村村集体收入增加2.07万元。
新湖镇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常态化、正规化、长效化,严格落实村级资产资源发包、租赁、处置、经济责任审计、农村财务委托代理等各项制度,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村集体资源效益得到有效发挥。各村建立村集体资产、资源台账,确保底数清。加强“三资”管理,对家庭承包以外的土地资源、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每年进行清查、核实,重大问题实行民主决策。村集体所有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处置,严格履行程序,经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进行公开招标发包,并进行公示。同时规范承包合同,做到承包期3-5年,承包费一年一收,确保村集体每年都有收入。通过稳定增加村集体收入,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