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发展”

   2021-03-02 大众日报1740
核心提示:东平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不动摇,始终把生态和绿色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作为东平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植树种绿、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推进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旧动能转换、工业农业生态化发展、群众绿色生态生活理念的养成和培树

  面对绿色大考,东平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目标不动摇,坚决守护绿水青山、坚定促进转型发展,用心、用情、用力守护绿水青山,美丽东平的绿色底色一天天愈发清新养眼。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深度践行‘两山’理论,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干净的水、吃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谈及“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泰安市委副书记、县委书记曲锋态度明确。

  要坚守生态环保底线,擦亮生态发展底色,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补齐环保短板,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发展和繁荣。

  众志成城,铸就生态屏障。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东平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不动摇,始终把生态和绿色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作为东平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植树种绿、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推进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旧动能转换、工业农业生态化发展、群众绿色生态生活理念的养成和培树……奋力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东平,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与人民生活改善相结合的新路子。

  如今的东原大地,绿意盎然、风景如画、天蓝水清、空气清新……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精彩美丽的生态画卷,澎湃着强大的绿色发展动力,勾勒出东平县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清晰路径,展示了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魅力无穷、活力四射、靓丽生态的新东平正仪态万方、婀娜多姿、款款而来。

  全域绿化 从“重生态”到“种生态”

  置身东平,山头封山育林,山坡荒山造林,山脚退耕还林,山村生态移民。宜木则木,宜草则草。东平的生态绿,是一种闪烁着人文精神的绿;东平的生态美,是一种不是天然胜似天然的美。

东平县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发展

  绿色坚持,筑牢资源本底。在“绿色”理念的引领下,东平县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持续不断做“加法”,统筹推进植树造林、山水保护、生态修复、功能提升,夯实绿色本底,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东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这是一场从“讲生态”“重生态”到“种生态”理念的大变革,更是一场全党动员、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的大行动。在这场以东平全域范围为主战场的宏大战役中,荒山绿化,城镇、乡村植树播绿,见缝插绿,一幅幅蓬勃、豪迈、灵动的画卷在东原大地上渐次展开。

  去年3月18日,年年如期而至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水浒古镇码头附近滨湖大道北侧如火如荼展开。东平各大班子领导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为美丽东平建设播下一棵棵希望之绿。“今天种下一棵树,明天换来一片绿。我们的家乡一定会越来越美!”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树苗,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群众激动地说。

  县城内以打造“精致园林”为抓手,精心谋划实施口袋公园、生态水系、城市公园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增绿扩绿、提升品质,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绿地率35%,人均绿地面积18平方米,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努力发挥园林建设生态功能,雕琢“点”、畅通“线”、扩展“面”,全力打造东平优美生态园林环境……

  ——以口袋公园为“点”,精雕细琢,精美呈现。

  县园林绿化部门统筹谋划城区重要道路节点,在文化内涵、景观设计、绿化造型等方面,结合“水、石、人、文、乐、民”六大主题,将卜楼小区南门两侧、宿昌路贯中大道交叉口、望山街东原路交叉口、焦村社区北门两侧等48处街头绿地改造为“口袋公园”,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街头绿地格局,让市民群众推窗见绿、出门遇花,享受生态绿色福祉。

  ——以白吉河为“线”,畅通水脉,整治驳岸。

  疏通白吉河4600米,两侧驳岸各建设宽15米的绿色廊道,总建设面积26万平方米,同步实施河道疏通、河岸绿化、健身步道休闲设施及桥涵建设等工程。工程建设完成后,白吉河实现全线贯通,不仅将沿岸景观节点串联成珠,还将在黑臭水体治理、沿线环境整治、城市防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城市公园为“面”,增绿添景,提升品质。

  聚焦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着力实施平顶山城市休闲公园建设和城区南部清河公园综合改造提升。平顶山城市休闲公园,面积约15万平方米,计划进行山体绿化,建设游园绿道、景观亭、健身设施、管理房等绿化设施。清河公园综合改造提升,从卫生保洁、苗木修剪、设施维护等方面加大管护力度,增加公园娱乐设施,配套建设管理房和公共厕所,打造南部城区“生态绿肺”。

  近年来,东平县先后建设了人民公园、清河公园、龙山公园、东原湖公园等,共同构建了“森林环抱城市”的环县城生态圈格局,实现了县城居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

  家住清河上城的郭大爷每天早上都要到清河公园,沿着弯弯曲曲的人行步道走上一大圈。在县城住了大半辈子的他目睹了城市变迁,高兴地说:“出门就是满眼的绿,花园就在家门口!”

  力绘千重绿、生态画卷新。公园绿地建设也从城市区逐渐拓展至各个乡镇、广大农村地区。各乡镇立足实际,绿念好“生态经”,打好“绿色牌”,见缝就插,共育绿色梦,实现乡镇驻地绿化覆盖率33.2%,村庄绿化覆盖率30.1%,绘就了一幅精美的绿色生态新画卷。环境既是品牌也是底色。

  一幢幢整齐划一的民房、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一处处幽静清雅的农家院落、一排排笔直的树木,一片片色彩斑斓的花海……如今,走在乡村的道路上,到处呈现出一幅美丽富裕、祥和幸福的新农村图景,“绿树映红花”的美丽宜居乡村,不断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生态整治 从“小打小闹”到“重疴猛药”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关乎民生的硬仗,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都是东平人民的共同期盼。东平县始终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建立起党委领导、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社会参与、系统治理的工作格局,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治理,横下一条心、拿出十分劲,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奋力开创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局面。

东平县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发展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水林田湖草一个共同的生命体,更是一个地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促成部分。重生态,不但要根治绿色底色,还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下狠决心、用硬办法、用“绣花功夫”,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质量实施,建成高位推动机制、创新融资模式,让生态修复和保护由停留在纸上、挂在嘴上、小打小闹到动大手术系统治理的“刮骨疗伤”,实现了县域内山体再披绿装、再现生机,彻底解决了入湖水质达标、环湖点面源污染和水系连通等问题,完成片林3.5万亩,绿化荒山1.5万亩、修复矿山450公顷,建设生态隔离带74公里,农田林网10万亩、路边绿化521公里,实现了山更青、水更绿、林更郁、田更沃、湖更美,让“山秀、水韵、绿满”成为生态东平建设的新名片。

  东平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更是东平生态建设的聚焦点和关键点。做好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及省委、市委对东平湖保护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工程、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对东平湖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安排,将发展注脚归根于“一湖碧水”,瞄定“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这一目标,高标准规划,硬责任压实,强措施推进,大力开展清网净湖、餐船取缔、环湖生态隔离带建设、砂场清理、拆违清障、菹草清理、船只整治、沿湖村居环境整治、沿湖路域环境整治等九大攻坚行动,全面打响了一场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举全县之力打造东平湖区域生态高地。近年来,共清理网箱网围占用水面12.6万亩,清除环湖沿河砂场109处,销毁大型船只370艘,清除环湖路违章建筑281处、1.8万平方米,清理僵尸船只575只,取缔“三无”船只1530只,清理菹草及水面漂浮物3万余吨……精心描绘出一幅山水相融、水景共生的绿水青山画卷,让一湖碧水扑面而来,让一湖碧水和绿水青山成为东平人民永远的幸福和骄傲。

  探索“一盘棋”系统治理,打造东平湖生态屏障,确保东平湖三类水稳定达标,是东平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目标。围绕实现这一目标,东平县瞄准“环东平湖、环县城、沿大清河”等重点区域,协同推进沿湖生态防护林、“三边”生态廊道、荒山绿化等工程建设工作,规划实施了18个大项目、61个子项目,总投资达32.29亿元。目前已完工子项目33个,正在积极推进子项目28个,完成投资23.34亿元。借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契机,与江苏大千集团深度合作,总投资2.3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总长度9.1公里的东平湖生态防护林,厚植绿色屏障,放大生态优势。该项目秉承生态规划理念,在背湖侧构筑湿地水系,按照对氮、磷等污染物吸收降解的能力,同时兼顾植物搭配的景观效果,选择多种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进行栽植,并在迎湖侧修建绿色生态漫道,为文旅休闲活动创造条件。东平湖生态防护林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生态防护林系统和健康稳定的森林结构,成为东平湖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净化入湖水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推动沿湖环境持续改善、生态优势更加凸显,为东平县“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在旧县乡狼窝山矿山治理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昔日“疮痕累累”不堪入目的废弃矿山已经变成果树满园、绿波荡漾的绿水青山。从旧县狼窝山到银山铁山再到滨湖国家湿地公园,去年以来,东平县总投资2.92亿元,进行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其中14个废弃矿山修复项目已完工,矿山生态修复总面积568公顷,目前已完成276公顷;地质公园保护面积80.18平方公里,目前已全部完成。昔日高低不平的废矿变成了今日的绿水青山,乱石深坑变成了一潭碧水,山水相依,林草相偎。风光旖旎的滨湖国家湿地公园,万顷芦花飘荡,群鸟飞翔,湿地风光秀丽,姿态俊美,引人入胜。生态治理修复让东平告别了生态资源“透支”的旧时代,而阔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相生的新时代。

  生态修复治理与大气环境治理、铁腕治污相结合,坚决向影响东平生态的行为说不。一年多来,全县注重在战略规划上坚持生态优先、产业选择上突出生态为基、发展理念上严守生态红线、目标取向上改善生态民生,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同比改善率大幅提升,把幸福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

  泰安市生态环境局东平分局历时三年,高质量、圆满地完成了东平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摸清了东平县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集中式和移动源五个领域基本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数量污染治理情况等,建立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环境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通透的蓝天、成片的白云、绚烂的晚霞、雨后的彩虹……去年以来,“天空美图”频频刷爆东平县市民的朋友圈。

  产业培植 从“简单粗放”到“生态绿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平要绿,东平要美,东平还要富。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这是东平县委、县政府的不懈追求,这更是东平人民的共同心愿。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实现好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加快从“粗放型”向“生态型”转变,让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已经成为东平产业发展的主方向。

东平县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发展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完全可以是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这是东平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按照“工业生态化和生态工业化”要求,东平县大力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绿色产业,奏响产业发展的“绿色乐章”。

  着力提升项目层次,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洼地。2020年全年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0个,总投资235亿元,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5个、过亿元的36个;共落实招引项目159个,到位资金95亿元。

  东平县认真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要求,高起点定位、全方位推进,总投资198亿元,着力实施63个工业重点项目,奏响工业升级最强音。做优做强生态工业,推进产业链式延伸,规划“一群五园”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植“双轮驱动”。

  东平山水平原三分天下,水资源优势在周边县市区无与伦比。但是长期以来,东平县的水产业发展一直在粗放、低端、低质、低效上徘徊。近年来,东平县立足谋划做好水资源文章,围绕“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目标,以科技为引领,积极引导渔民退湖转产,湖内推行人放天养,湖外推行高效渔业,坚持招大引强与招新引高相结合,利用渔业协会搭建水产发展桥梁,打造东平湖渔业品牌和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东平湖生态渔业,传递生态活水的东平能量。

  借势生态提升,东平县全力推进文旅兴县步伐,着力构建新兴生态支柱产业。近年来,东平县推行“生态+旅游”发展路径,积极培育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陆续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景区景点和线路,逐步构建起全域旅游新格局,旅游经济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如今,“处处皆景点、随地可旅游”的全域旅游格局初现雏形,东平县正努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旅游业“好花更红”。

  2020年伊始,东平湖文旅集团倾力打造“网红打卡地、大宋不夜城”,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景区平均每晚接待游客量2000余人,极大增强了东平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型实景马战演艺节目《三打祝家庄》的推出,让水浒影视城持续火爆,“十一”长假总收入和水浒影视城收入均创九年来历史新高。东平湖木船湿地游渐入佳境,引来一波波游客浪潮。“东平湖直播一姐”解庆丽带着家乡特产东平湖大鲤鱼登上湖南卫视天猫双十一直播盛典,成了家乡特产的“带货达人”,也向观众展示了生态东平湖的家乡美景,让东平湖被世界所瞩目。东平县旅游市场克服疫情影响加速回暖,去年国庆、中秋假期共接待游客26.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41万元。

  一二三产全面发力,“接二连三”,农业“新六产”蹄疾步稳。依托旅游资源助力脱贫、加快发展,好风光、好山水成为群众致富的新动能。

  当前,东平县布局绿色发展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正在逐步显现。未来,东平县将加速释放东平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生态产业在更广阔的平台上生根开花、落地结果,让东平成为生态产业的聚集区和示范区。

  绿色生活 从“羡慕生态”到“融入生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东平县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学校教育、媒体报道、制度引导、监督约束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思想观念上来一次破旧立新,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强烈意识,大力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

  立足建设宜居、魅力、幸福新东平的目标实际,东平县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等创建活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微信等载体作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畅通公众互动渠道,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东平县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发展

  东平像对待生命一样善待自然、呵护环境,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征途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东平县将乡村振兴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工作有机结合,搞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营造生态宜居的良好环境,以生态文明观改造传统农业,以生态文化提升乡村文明,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一个个既有内涵又有颜值的新村不断涌现。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东平县持续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以一户多宅清理整治为契机,厕改、垃圾清运、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等“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全县各级各单位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把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切实推动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百姓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打扫庭院、清理院落、修补圈舍、整理柴草,一起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

  东平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在村容村貌规划整治上花心思,大力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建设,更在人文素养上下功夫,从思想上教育、引导群众,进一步促进村民思想观念转变,努力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做到“软”“硬”两手抓。在各村的街道上,一块块内容丰富的文化墙、一条条耳熟能详的宣传标语、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绘画接连不断。随处可见的文化墙与美丽乡村环境景观融为一体,既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把乡村衬托得格外美丽,又成了传递正能量的无声“大课堂”。美好的环境、良好生态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一个“山水田园、幸福乡村”的美好愿景正在东平湖畔的成为现实。

  景观亭、休闲广场、一体式公厕、彩色混凝土道路、公园无障碍通道、休闲椅……按照打造精致园林、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总体要求,东平县不断加大对公园广场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改造力度,提升绿地美感,尽力为群众创造更好的游园休闲体验,使“公园城市”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空气更清新,城市更美丽,心情更舒畅,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市民看着东平县的生态建设取得了如此成就,心里很是自豪。

  东平县严格落实《关于推进省财政厅PPP“高质量发展年”活动有关工作通知》要求,积极开发适宜PPP模式的重点项目,高质量推进项目实施进度。截至目前,交通路网与景观设施提升项目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库,成为首个纳入财政部管理库的PPP项目。

  农村“厕所革命”取得革命性成效,垃圾分类加快实施,“双十佳”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种精神文明活动此起彼伏,广场舞跳出了新节奏,绿色出行正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新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讲生态、爱生态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观念和生态生活方式正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一个东平人的生活中。

  绿意尽染,生机勃发。“生态立县、农业强县、文旅兴县、康养富县”,东平的“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已经鼓角争鸣。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东平,一个“生态绿色、美丽富饶”的新东平,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契合”的新东平,一个生态发展典范和标杆的新东平,正昂首阔步,走进世人的眼帘,演绎出属于全体80万东平人民的独特风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李平 报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版权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东平网"字样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东平网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同时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若不想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东平网官方群。
 
更多>同类东平新闻
  • sddp168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东平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增值服务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删稿申请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广告投放: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