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依托生态优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持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两个月的归整修缮,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将于6月18日以全新形象亮相,对市民免费开放,东平的生态底色将再添一抹湿地“亮色”,绘就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依的美丽画卷。
市民休闲好去处
湿地公园“新装”亮相
时下,步入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如诗如画,满目波光荡漾。婀娜多姿的垂柳、随风飞舞的芦苇与湿地水面连成一片,远看水天一色、碧波荡漾,近看绿草茵茵、水鸟嬉戏;造型别致的亭台楼阁掩映在花草树木中,绵延数里的栈道映照在水面上蜿蜒曲行;成群结队的水鸟翔游天际、婉转唱和,人与鸟和谐相处成为湿地公园新的景观。
稻屯洼湿地位于东平县城西部,总面积3.7万亩,东至济广高速,南至贯中大道,西至跃进河,北至东西豆山,涉及14个村庄,2万余人。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该公园是以自然湿地生态景观为主体,民俗文化风貌为特色,融森林、河道、草甸、芦苇、荷塘与各类亲水体验和谐统一的城市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区。
起步区是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一部分,位于最东端。2010年9月由上海奇创旅游设计院对起步区进行了规划设计,共分为四大功能区,入口服务区、芦竹生态体验区、民俗体验区、荷塘休闲观光区。2012年开工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300亩,常年水面500亩,水系总长3000米。公园建成后,一直没有对外开放,2018年对外承包后利用率很低。
2022年4月初,东平街道收回了起步区,并在县水利局、县文旅局和县公用事业发展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起步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加强湿地管理。街道成立湿地公园管理专班,配备5名机关干部和15名公益岗,加强对湿地的规范管理;整治环境卫生。出动1750人次,6辆三轮车,6台挖掘机,清理杂草、枯树、生活垃圾等共3500多车;进行道路提升。投资260万元,安装路肩石6000米,铺设沥青25800平方米,塑胶跑道3000平方米;维修基础设施。投资200万元对停车场、木栈道、木屋、亭子等进行了维修,并安装亮化灯带4000米;新增配套设施。投资150万元,安装了60盏太阳能路灯和30套警示标识牌;配备了20套座椅;安装垃圾箱50个;新建1座卫生厕所;新上2台变压器;进行水系疏浚。与县水利局对3000米河道进行疏浚清理,并新建五座景观桥。
集多元功能于一体
绘就城市发展生态底色
“家在湿地旁,人在自然中,看得见绿水,听得见鸟啼……”美丽的湿地是城市之肺,塑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浸润了整个城市。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提升建设,对东平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满足生态多样性保护的需要。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调控城市环境污染,净化空气,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一项关乎城市品质提升、关系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民生工程。增加就业机会。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开放后,需要绿化、保洁、维修、安保等人员,这就为本地创造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就业机会;放大产业效应,成就城市品牌。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对进一步提高东平的知名度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起到的积极作用;为湿地科普教育活动提供良好场所。湿地公园是让公众了解自然、认识湿地,传播科普知识的最直接的平台之一。湿地公园的建设为人们创造了观光旅游、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场所,同时通过广泛传播湿地知识,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供人们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湿地公园为市民生活搭建了休闲娱乐、释放压力的平台。人们在休闲时可以远离喧嚣的城市,来到充满大自然气息的公园,呼吸新鲜的空气,陶冶情操,享受湿地带来的乐趣,把人们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满足周边市民的休闲游憩需要。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可享林田之乐。如今,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迎来蝶变新生,绿野青葱、碧水环抱,开园后必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良好场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里得到生动的诠释。下一步,东平街道将继续完善提升湿地公园设施,加大湿地生态建设力度,把湿地公园打造成县城的“西花园”,让群众共享生态建设成果。(记者:李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