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村建起了77个暖棚和74个拱棚,按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运营,收益很可观,就拿西红柿来说,单个棚的产量在35000斤左右,一季的纯利润就是7万元,草莓的利润更高,一个棚几乎纯挣15万元。下一步,我们准备再扩建几百亩,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特色农业种植上来……”在山东省东平县第五期“东原讲坛”现场,东平街道无盐村党支部书记万忠华走上台,讲述村庄一年来的发展变化。
为何万忠华能够作为代表走上县级赛场,与众多优秀的支部书记一起“晒成绩、展风采”?这还要从东平街道开设的“擂台比武”说起。
为全面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汇聚起千斤重担众人挑、千军万马抓发展的强大合力,东平街道开设“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擂台赛,将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村庄治理等工作全部纳入考核,引导各级干部比发展、赛实绩、争位次,点燃“头雁”热情,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有为”兴产:打造特色农业,农民增收致富有奔头
春风融融,沃野复苏。东平街道的10个特色农业基地也呈现着一派春意盎然的热闹景象:无盐大棚抢抓农时,开展复种复耕,农户们有条不紊地平地、铺膜、栽苗,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忙碌着;东海子的草莓大棚依然红火,一颗颗鲜红饱满、甘甜可口的草莓,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采摘;前往东豆山、大井、栾庄、顾村等基地的运输车络绎不绝,施工人员忙着卸车、钻孔、打眼、支架,紧锣密鼓地搭建新大棚……
去年以来,东平街道立下愚公志、横下一条心,咬定“富民强村”的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流转土地2万余亩,建成暖棚130个、拱棚1086个,设施农业实现了“从0到1”的破冰和“从1到N”的跨越。
“有为”安居:让回迁群众住进新家园,享受新生活
1月11日,后屯社区迎来首批回迁居民,800户居民早早到达现场,喜悦而紧张地等待选房。现场,“圆安居梦 暖群众心”“欢迎广大业主回家”的标语格外醒目,被叫到号的居民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依次进入,选定心仪的房型并确认房号,现场秩序井然。
“一大早我们就来了。前一晚其实很担心选不到好房子,但看到现场流程公开透明后,我们就安心了。这不,终于拿到了新房的钥匙!”回迁居民吴大妈兴奋地说。
据负责人郭明山介绍,此次选房工作经过前期精心筹备,抽调数名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到现场,设立情况核对、选房、结算、钥匙发放、安保等10个工作组,切实保证了公开选房工作的井然有序、公开透明,并提供问题咨询、政策解读等相关服务。
民以居为安,东平街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步配建文化、体育、物业、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升回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为”为民:城市社区“面子”“里子”双提升
会议室里,东平街道的“城市会客厅”正在开展一场特别的居民议事会,社区党委与居民代表围坐一起,“零距离”讨论集中供暖改造工程。听完居民代表赵大爷的建议后,社区党委立即表示,马上与相关部门对接,加紧实施外贸冷藏厂家属院的集中供暖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包括该工程在内的179项“民生微实事”均已落地。
城市社区治理,是一项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系统性工作,虽然下了不少力气,做了很多工作,却依然存在问题。东平街道10个城市社区坚持用“有解思维”破除“发展障碍”,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确立党建引领网格化“1+3+N”社区治理模式,有效带动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转;实行“问题收集上报—部门联席解决—处理结果回访”的工作机制,让“小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片区、大事不出社区”成为现实;建立红色驿站,实现“三无”小区从“脱管”到“托管”的华丽转变……
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件件实事的办理,交出了城市社区一份“面子”“里子”双提升的治理答卷,赢得了居民的纷纷点赞:“小区里里外外这么一改造,不仅环境变好了,事也有人问了,多年没解决的难题也解决了,现在生活得可舒心了!”(邹聪)